做大产业 做强龙头 做响品牌 做活流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吉水县农业产业化明确了发展方向,落实了政策措施,提升了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还不快,水平还不高,规模还不大,效益还不凸显。如何充分发挥吉水县区位、资源优势,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已成为发展吉水县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 、问题及原因

(一) 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执行不力,效益不明显

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上,各自为政的多,通盘考虑的少,计划经济的成份多,市场经济的手段少;在主导产业、产品的培育上,顾及眼前利益的多,考虑长远利益的少,对选准的产业没有一以贯之地抓下去;在农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配置上,盲目实施的多,以市场为导向的少。传统的农业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现有的农产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一筐装不完、一车不够装”,难以形成规模、特色,品牌效应不突出。

(二) 政府扶持力度不大,没有形成发展合力

一是财政用于农业产业化奖补资金少。这几年向上争取和奖励给吉水县农业资金不亚于邻县,甚至比邻县多,但真正用于发展农业的资金,特别是扶持农业产业的资金与邻县比差距悬殊。吉水县从今年才开始安排8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而遂川县每年用于扶持金桔产业资金300万元,泰和县每年安排20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二是农业企业贷款难。吉水县大部分农业加工企业和种养大户因资金短缺难以做大规模,信贷部门支持力度微弱,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如京九实业有限公司一直想扩大生产,多次向信贷部门争取支持,要求扶持公司做大做强,但始终未能如愿。三是公共服务力度不大。吉水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强,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等农业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强,服务力度不大。

(三) 龙头企业规模小,税收少,带动能力弱

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上百家,但普遍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初加工多,深加工少,产品单一,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财税贡献少。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年纳税不超过150万元,板鸭加工企业年纳税不足1万元。龙头企业加工转化能力低,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四) 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利益联结关系不够紧密

由于受传统的小农经济影响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制约,生产集约性较差,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规模小,生产方式粗放。全县除板鸭企业与农户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公司十农户”经营模式外,其他企业与农户联系不紧,没有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企业与农户之间大多还是一种松散的买卖关系,没有形成固定的契约关系或结成利益共同体。

(五)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一是服务质量不高。各合作社仅停留在技术、信息服务和产销的层面上,没有真正通过精深加工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联合不紧。合作社内部社员之间各自为战,缺乏有效联合,如八都富民养鸭合作社由7家板鸭加工企业联合,虽然进行了产品加工,但产品没有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只是在产前、产中进行了合作,而产后则分散经营,树立不起品牌;三是管理不严。从合作社运作情况来看,只是利用营销大户原有市场优势进行销售,没有组建营销队伍拓展市场,组织管理较松散,社员和农户对合作社的依赖性不强,信任度不高,尚未形成紧密的经济实体。

(六) 机制体制不活,农业产业化发展较慢

部门管理机制不活,土地流转机制不畅,农产品基地建不起来,种粮效益比较低,“一卡通”发放不科学,不种田同样能享受国家惠农政策。农业产业化要求产、供、销各环节协调统一,而现行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职能分散,条块分割,生资供应、技术指导、加工、贮运、销售和资金流通等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各部门的利益关系难以协调一致,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对策和建议

(一) 选准优势产业,完善落实产业规划

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农业产业,选准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充分征求、听取专家和有关各方意见,实行民主科学决策,充实完善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力求形成区域明显、特色突出的产业发展格局。要保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连续性。对选准的产业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一抓到底。我县80年代的柑桔产业,90年代的蚕桑产业均以失败而告终,而新干的红桔、永新的蚕桑、安福的双低油菜依然红红火火,其主要经验就是对选准的产业要坚定信心,长抓不懈。

(二)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保障机制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动。建立高规格、强有力的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要用抓工业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和抓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干劲来抓农业产业化。要充实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的力量,强化其职能。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各有关部门在农业产业化工作中的职责,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是要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农业产业化发展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乡镇和优秀个人进行奖励,逐步促进并早日实现工业支持农业、农业反哺工业。

三是要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鼓励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销售等服务,提高订单履约率,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

(三) 加大扶持力度,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

要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和需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扶持投入机制,逐年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要捆绑农业产业化资金和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放扶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其上规模、上水平。涉农金融部门要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降低贷款门槛,拓展质押担保方式,扩大贷款抵押物范围,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提供资金保障。

要加大农业公共服务力度。一要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创新运行机制,保障财政供给,强化公益性推广机构建设,构建服务到位、分工明确、充满活力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二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广优良优质品种,提高科技含量,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尤其要重点抓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工作,切实提高生猪疫病的防控水平。三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生产技术和更新经营观念。四要继续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充分发挥农技员、科技特派员、科技副乡(镇)长的作用,实现“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五要大力提供农村信息化服务。要充分发挥县政府门户网站、吉水农经网、吉水农业信息网等网络的信息服务作用;要依托“金农工程”,以“三电合一”为切入点,以手机短信、农民热线118等信息服务方式为手段,建立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四) 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以基地为依托,建设“第一车间”。要立足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的生产基地和大户,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力争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和档次上新台阶。一要积极发展优质稻产业。在全县主推3-4个主导品种,指导不同地域的农民选择适用良种。在阜田、盘谷等水西片乡镇建立杂交优质稻基地,在八都、醪桥、乌江、水南等水东片乡镇建设常规优质稻基地,重点建设乌江、八都万亩绿色大米生产基地。二要优先发展鸭鹅产业。依托八都板鸭已成型的产销链条,加大服务和指导力度,沿105国道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鸭鹅养殖基地。三要突出发展蔬菜产业。在永吉、乌白公路沿线重点发展设施蔬菜,朱阜、朱北公路沿线突出发展常规蔬菜,105国道沿线主要发展精品、外向型蔬菜,形成一批规模相对集中的特色产业块状或带状生产基地,力促农业生产逐步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

2、以企业为龙头,增强“动力引擎”。要围绕三大主导产业,聚集多方财力,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整体效益。一要优化重组壮龙头。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科学引导县内大米、板鸭加工企业优化重组,整合资源,统一品牌,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城西要加快金田粮油集团公司的建设步伐,城南京九实业有限公司要进行优化升级改造,八都粮油集团公司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高知名度;八都板鸭加工厂要进行重组,组建板鸭加工集团,形成规模优势。二要激活民资建龙头。要树立依靠社会力量发展的理念,多方借力,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创办龙头企业,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投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结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有序引导工业、城建领域的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农业。三要招商争资办龙头。要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农业招商项目,广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活动,引进有志之士来我县投资开发农业。

3、以品牌为核心,打造“金字招牌”。要把创品牌标准化的生产经营、制度化的质量安全监管、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高效精品农业。一要争“绿”。要加快建立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大力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二要创“牌”。要引导更多的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级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保护原有的地方特色品牌,创立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优势的新品牌,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要扬“名”。要创新宣传理念和方式,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增加宣传投入,推动龙头企业加大自我宣传力度,积极参加农业博览会、农产品展销会,化“名品”为“名牌”,增加公众对我县优质农产品的认知度。

4、以流通为桥梁,编织“坚韧纽带”。一要积极发展专业组织。突出抓好八都养鸭、八都优质稻、乌江蔬菜、螺田生姜大蒜等10个示范性合作社,争创省部级标准经合组织;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实现“田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二要积极建立行业协会。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积极组建粮食加工、板鸭加工、蔬菜营销加工三个县级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经营行为、调解利益纠纷等方面的作用。三要积极建设专业市场。要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合理规划,逐步形成一个以县级批发市场为框架,以产地市场为纽带,以乡镇农贸市场为网点的市场体系,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四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广泛发布我县的农产品信息,依托我县汽车货运业的规模优势,积极拓展省内外农产品市场,将我县打造成赣中优质大米集散地、吉安市中心城区蔬菜供应基地、大宗禽类产品输出地。

(罗九珍 李三洪 许胜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