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吉安特色小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17年工作安排,我们近期开展了吉安特色小镇建设专题调研,通过深入13个县(市、区)实地调研,并前往浙江、江苏、贵州等地学习考察,提出了吉安特色小镇建设的一些意见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吉安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
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征。
近年来,特别是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扩权强镇、“全景吉安、全域旅游”等战略,全市城乡发展步伐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氛围不断浓厚,基础有效夯实,动力日益凸显,吉安县永和镇、青原区文陂镇、井冈山市罗浮华润希望小镇、安福县羊狮慕康养小镇、吉水县八都镇、万安县高陂镇、泰和县马市镇等一批颇具影响的特色小镇初现雏形,为争创全省乃至全国特色小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高位推动、主动作为,特色小镇建设氛围不断浓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建设,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小城镇建设要以商贸重镇、旅游名镇、产业强镇、文化古镇和休闲小镇为重点,打造一批产业鲜明、活力迸发、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特色镇。2016年底《江西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下发后,市委、市政府乘势而为、高位推动,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胡世忠书记在年初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做精做美特色小镇,重点围绕打造优势产业、提升设施水平、传承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和完善体制机制五个方面,找准特色优势,科学制定规划。王少玄市长指出,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建设一批产业有特色、形态有特点、功能有特长的特色小镇,年内每个县(市、区)要打造特色小镇1个以上。市本级迅速成立了市特色小镇建设推进领导小组,今年4月下发了《吉安市特色小镇创建试点实施意见》,推荐上报了7个省级特色小镇。各县(市、区)担当实干、马上就办,主动作为,在资金奖补、财税政策、用地保障、项目扶持、融资政策等方面予以特色小镇建设大力支持。青原、安福等县(区)将特色小镇建设列入今后五年重要工作;万安县明确对申报入选省特色小镇的规划编制费用全部由县财政负担;吉安县专程前往江浙、贵州等地学习取经,踊跃申报特色小镇。
2.规划引领、梯次发展,特色小镇建设态势逐步形成。市县两级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推进,注重循序渐进、梯次发展。市本级立足吉安特色优势和发展定位,将培育发展红色文化小镇、特色产业小镇、旅游风情小镇、特色服务业小镇等作为主攻方向,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建成20个左右市级特色小镇示范点,力争6个左右列入全省特色小镇创建点。井冈山市高标准编制了主题为“山水罗浮•双养圣境”的罗浮片区“1+2”总体规划,即一个概念性规划和罗浮片区控制性详规、罗浮华润项目规划;安福县加紧编制羊狮慕康养小镇专项规划及文家游客中心控制性详规、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等各片区规划;吉安县先后编制了吉州窑遗址保护等规划,对永和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实行多规合一;吉州区委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兴桥镇绿源小镇规划;泰和县马市镇结合乌鸡小镇定位,提升规划设计;永丰县提出以省级、市级、县级特色小镇创建三个梯度层次开展工作,重点推进龙冈畲族乡特色小镇建设。
3.项目支撑、产业聚集,特色小镇建设基础得到夯实。各县(市、区)非常重视产业谋划和定位,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一镇一业”,清晰定位产业方向,构筑产业特色优势。井冈山市坚持项目带动,2014年起集中开工投资近8亿元的高速立交、旅游客运站、区域路网等9个重点项目,连续三年举办“山花烂漫,情定井冈”罗浮花海主题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新干县大洋洲镇以盐化工业城为依托,实施延链补链招商和招大引强战略,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突破发展高端专用化学品,形成新型化工产业体系。吉水县八都镇走农副产品导向型发展之路,以汽车物流、驾驶员培训、板鸭加工、粮食加工四大产业为支撑,发展“链式”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商贸物流、农旅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吉安县永和镇围绕做大做强吉州窑产业,规划建设2000亩的陶瓷文化产业园,3-5年内孵化3-5个吉州窑文化龙头企业,培育20-30家吉州窑骨干企业。万安县高陂镇着力打造集农民画创作、展示、培训、写生、销售、旅游休闲“六位一体”的农民画产业基地。永丰县藤田镇抓住昌宁高速通车机遇,主打石头经济,引进鹰鹏水泥、南方水泥、雅高石材等入驻,石头经济产业规模达50亿元。
4.放手放权、创业创新,特色小镇建设动力日益凸显。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着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发挥政府作用,同时照顾好当地居民的利益,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永新县提出把扩权强镇经验做法融入特色小镇建设,支持特色小镇在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等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井冈山市提出积极争取中央及部委支持,发展总部经济,成立井冈山银行、井冈山保险公司等,做大财政总量,破解资金难题。遂川县与省旅游集团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省旅游集团公司采取独资方式,重点建设草林红色商贸特色小镇,打造休闲风情旅游名镇。永新县协调农发行为试点乡镇提供贴息贷款3亿元,地方配套资金7500万元,签订三湾改编景区和龙源口大捷景区PPP项目投资框架协议。泰和县与江苏大千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马市镇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PPP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尚处起步阶段,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思想解放不够。部分县乡对特色小镇建设认识不够,缺乏高站位,眼前顾虑多,长远考虑少;有的存在畏难情绪,操作性办法不多,单纯把特色小镇作为向上争资的平台,没有调动市场的潜能和活力;有的地方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政府积极主动,但由于基础设施配套难度大、资金不足、政策环境不优等原因,民营企业迟疑观望,企业主体地位尚未显现。二是规划品位不高。市县两级工作尚处起步阶段,许多地方规划目标不高、定位不准,特别是概念性规划不清,顶层设计有待完善;有的“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把特色小镇与扩权强镇等同对待;有的地方重建设、轻管理,核心区域周边管控不到位,有的地方甚至还没有制定规划就匆忙建设。三是产业特色不强。申报的省级、市级特色小镇的产业普遍存在规模不够、品质不高的缺陷,缺乏在业内特别是全省、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产镇互促共生、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远未形成。
二、国内先进地区建设特色小镇的经验与启示
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发轫于浙江、正逐步走向全国的特色小镇建设,正成为当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条新路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通过考察,发现浙江、江苏、贵州等地特色小镇确有独特之处,其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特在理念创新:没有做不到,只怕不敢为。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江、浙、贵等地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想敢试,或推陈出新,或借题发挥,或扬优成势,或无中生有,打造了别具一格、活力迸发的特色小镇。如贵州仁怀的茅台国酒小镇、贵阳的青岩文旅小镇、浙江绍兴的黄酒小镇、湖州的丝绸小镇等,推陈出新、旧中出新,实现了华丽转身。浙江丽水古堰借获得中国最具乡愁艺术小镇奖、温州平阳借授予全国唯一“宠物用品出口基地”、贵州平塘克度借建成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眼镜(FAST)之机,敢于借题发挥、“小题大做”,分别建设画乡小镇、宠物小镇和天文小镇。贵州湄潭的永兴茶海小镇、江苏宜兴丁蜀紫砂小镇等扬优成势,依托产业优势实现发展升级。而江苏南京的石塘互联网小镇,浙江余杭梦想小镇、桐庐健康小镇等则都是无中生有,点石成金,在一张张白纸上画出美丽画卷。启示之一,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应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寻找兴奋点、找准着力点、形成引爆点,成为促进转型升级、统筹城乡的新实践。
特在规划引领: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格局。浙江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等文件,规划三年内建设100个特色小镇,要求围绕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文化“特而浓”做好规划,力求“一镇一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贵州制定《关于打造特色小城镇升级版的实施意见》,精心打造10个世界知名的特色小镇,重点培育100个全国一流的特色小镇,带动全省1000个小城镇共同发展,要求特色小镇体现“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江苏印发《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实施方案》,提出力争通过3—5年努力,分批培育创建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启示之二,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应突出顶层设计,实行多规融合,不照搬照套,不急功冒进,避免浪费宝贵的资源打造未来的“废墟”。
特在产业选择:不求“大而全”,力求“特而强”。浙江紧扣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新兴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等历史经典产业,江苏聚焦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健康养老、现代农业、旅游风情、文化生态等产业,贵州着眼大数据、大健康、传统制造、现代农业、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等产业。三地的共同特点是,在特色小镇的产业选择上,不是“百镇一面”、同质竞争,而是“一镇一业”,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是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如浙江杭州的云栖小镇和梦想小镇同为信息经济小镇,但前者主攻大数据和云计算,后者侧重互联网创业与风险投资。启示之三,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应立足实际,一个特色小镇只规划一个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
特在运作模式: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建设特色小镇要摒弃行政化的定势思维和体制束缚,厘清政府、企业、社会的关系和责任,不能走政府大包大揽建设小城镇的老路。浙江一开始就明确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如杭州西湖云栖小镇、衢州龙游红木文化小镇、台州路桥沃尔沃小镇、湖州吴兴美妆小镇、嘉兴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分别由阿里巴巴集团、年年红家具集团、吉利集团、珀莱雅化妆品公司和歌斐颂集团主导建设,政府只负责政策引领,“铺路搭桥”,配套服务,成为特色小镇市场化运作的典范。井冈山市引进华润集团投资建设罗浮华润希望小镇,也是一个极好的案例。启示之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应遵循“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的主导作用,政府要按捺住伸手的冲动,当好“店小二”,甘心做配角。
特在创新机制:“入学”容易,“毕业”难。特色小镇不可能全面铺开,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浙江采取分批创建、优胜劣汰、验收命名的“创建制”工作机制,不按地域分配、不搞区域平衡、不限创建数量,宽进严定、实绩为王、动态管理,成熟一个就创建一个。同时,实施“期权激励制” 、“追惩制”,土地、财政等奖励政策由“事先给予”变为“事后结算”,而且特色小镇毕业验收时拿不出好成绩,不仅拿不到省政府的“奖学金”,还要加倍倒扣奖励的用地指标。如浙江2015年“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共37个特色小镇,杭州最多有9席,而舟山却无一上榜。启示之五,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应创新制度供给,完善机制,优胜劣汰,达标授牌,以“担当实干、马上就办”的作风,形成特色小镇建设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
三、对我市建设特色小镇的意见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特色小镇是经济新常态下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开辟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径,开启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从全国看,特色小镇自探索之日起,就被赋予全新的内涵,已成为激发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和集聚高端要素、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抓手,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从江西看,省委提出按照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的要求,由省、市、县三级共同扶持打造,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制造、商贸物流、休闲旅游、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从吉安看,我市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突出,加之近年来美丽乡村、乡镇规范化建设、扩权强镇改革的丰富经验,具备了建设特色小镇的良好条件,理应顺应潮流,千方百计把特色小镇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为此建议:推进吉安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规划科学、特色鲜明、产业支撑、稳中求进的原则,把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培育新产业、生成新动能、加快转型升级的新平台,成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三个走在前列”的新抓手,着力打造特色小镇“吉安品牌”。
(一)谋定而动,把握建设特色小镇的关键点
1.高标准规划。规划是特色小镇的命脉,决定特色小镇建设的成败。建议做到三个注重:注重顶层设计,尽快编制出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项目、资金、人才“三方落实”的吉安特色小镇建设五年规划,为全市建设特色小镇提供科学遵循。注重概念规划,将概念性规划作为特色小镇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引进优秀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编制,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意见,确保特色小镇在主题选择、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等方向上正确、战略上可行,使勾勒出的理想蓝图既高端大气又深接地气。注重精准落实,在做好概念性规划基础上,分步有序编制特色小镇控制性详规、核心区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规划等,做到总规详规并举、多个规划融合,避免“千城一面”,保障高水平建设。同时,严格按照规划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提高规划的刚性约束力,保证规划实施的严肃性。
2.全要素配套。规划吉安特色小镇,建议着重完善“三个配套”:基础设施配套,借鉴南京市石塘互联网小镇建设田园驿站启示,加强统筹谋划,完善网络、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合理配置餐饮、娱乐、商业、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提升特色小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入住的创客既能享受都市生活的便捷,更能找到心灵的归属。扶持政策配套,制定出台我市专项扶持政策,在财政投入、用地指标、项目审批、税费返还、融资贷款等方面对特色小镇给予大力倾斜,以优良的政策配套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全市特色小镇建设。服务体系配套,传承井冈山精神,深入推行“担当实干、马上就办”工作作风,推进简政放权,探索“线上+线下”方式,积极引进服务类公司,提供更加优质的政务、中介、科技、人才、金融、注册等服务,打造高效便捷的营商体系。
3.深层次结合。在建设过程中建议做到“三个结合”:与各地资源禀赋相结合。充分利用我市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等资源禀赋,突出比较优势,打造特色亮点,突出“一镇一风格”,展现小镇独特味道,让小镇居民在优雅的环境中享受诗意生活。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探索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我市特色小镇更好地承载好中心城区功能,缓解城市过度集聚压力。建议支持井冈山市罗浮垦殖场“撤场设镇”,破除体制机制约束,使其真正成为“井冈山旅游的新空间、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标杆、红色文化传承的新典范”。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机制,参照“村民主体、股份合作、公司运作、利益共享、政府扶持”办法,发展乡村旅游,帮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建议采纳永新县三湾乡意见,整合各类扶贫资金,以资本入股的方式参加到农民合作社、企业、乡村旅游项目中,探索建立收益分红扶贫模式,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二)突出特色,找准建设特色小镇的着力点
1.打造环中心城区“文化+”特色小镇。以吉州、青原、吉安、吉水四县区为核心,深入挖掘吉州窑、青原山、渼陂、富田、钓源、燕坊等地文化内涵,串珠成线,弘扬庐陵文化,讲好红色故事,着力打造环中心城区“文化+”特色小镇,实现“井冈山下后,文化小镇游”。推进“文化+项目建设”。学习贵州茅台国酒小镇建设中国酒文化城、贵州克度天文小镇突出“项目建设+天文元素”等做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把吉安丰富的红色、名人、陶瓷、宗教、书院、科举等文化元素巧妙植入项目建设中,着力打造一批庐陵文化地标,展现吉安文脉,留住乡愁记忆。推进“文化+富民产业”。立足文化内涵,找准着力点,积极引导吉州窑、青原山、渼陂等特色小镇分别推进陶瓷、禅宗、古村等文化与旅游、餐饮、演艺等富民产业融合,引进文旅企业打造文旅创客综合体,建设一批乡村民宿、农家乐,开发一批文化美食、工艺品、演艺品牌,吸引人气、财气,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文化+居民生活”。着力加强特色小镇文艺骨干队伍培养,因地制宜开展全民读书节、广场红歌赛、民间才艺秀、文艺演出会等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丰富小镇文化生活,使特色小镇到处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2.打造全景吉安“旅游+”特色小镇。大力实施“全景吉安、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把条件成熟的特色小镇纳入全市旅游惠民卡,让特色小镇插上“旅游+”的翅膀。深化“旅游+康养”。顺应旅游康养产业发展潮流,积极引导井冈山、羊狮慕、青原山等地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禅宗等优势资源,引进实力企业高品位建设康养项目,开发参禅悟道、登山祈福、观光摄影、中药种植、食疗烹饪等参与体验式服务,打造一批康养小镇。深化“旅游+美丽乡村”。引导吉水燕坊、青原文陂、吉州兴桥等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整合美丽乡村示范点、农业产业基地、古树名木等资源,精心包装乡村旅游线路,开发耕种、采摘、划船、垂钓、网鱼、写生等参与体验式服务,增强特色小镇的人气和活力。深化“旅游+工业”。引导吉安永和陶艺小镇等地,高水准建设产品陈列馆、工艺流程展示馆等,开发厂区观光、制作互动体验等服务,举办吉州窑文化节,创新陶艺产品,发展工业旅游,优化我市旅游产品供给,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升级。
3.打造全域吉安“互联网+”特色小镇。主动顺应“互联网+”时代浪潮,把特色小镇建设得更加智慧。融合“互联网+商贸物流”。策应吉安“高铁时代”到来,建议利用“互联网+”,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探索建立智慧物流,努力将吉水八都、吉州长塘、遂川草林等商贸基础好、交通条件优、辐射能力强的小镇打造成为商贸物流特色小镇,更好地实现商品方便快捷地双向流动。融合“互联网+智慧管理”。结合我市各地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建议分批建设一批智慧政务、天网工程、数字城管等项目,更好地对特色小镇情况进行快速感知、实时监控和应急处置。融合“互联网+民生服务”。着眼关注和改善民生,按照浙江建立“小镇客厅”的模式,建设一批数字校园、数字社区、数字医院等,让更多居民享受“指尖上的智慧生活”,实现“公共服务不出小镇”。
(三)聚焦产业,创造建设特色小镇的引爆点
1.做强主业,培育“单打冠军”。产业是根本支撑,没有产业的“造血”功能,特色小镇难以为继。突出错位发展。建议市里加强对特色小镇特色产业的指导,出台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不求“大而全”,力求“特而强”,引导各地结合市场需求,根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差异定位、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突出创新驱动。建议引导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积极策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创新驱动的路子,推出个性化高端定制服务,通过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通过设计、工艺、品牌形象等创新实现产品凤凰涅磐,培育遂川汤湖狗牯脑、万安高陂农民画、泰和马市乌鸡等行业“单打冠军”。
2.延伸链条,打造“航母舰队”。延伸特色小镇主导产业链条,实现由“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转变,有利于产业提质增效和循环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建议加大特色小镇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扶持,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品供给,增强企业竞争力。如吉安县永和陶艺小镇,建议在巩固陶瓷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向上游的旅游、艺术创作、民俗民居,下游的瓷土、耐火材料销售等延伸。培育和引进上下游企业。建议进一步完善招商政策,广泛宣传推介,着力加大康养、物流、农民画、茶叶等上下游企业引进,形成特色产业百花齐放、集群发展的态势。
3.优化环境,构建“人才洼地”。建议优化“三个环境”:优化人才社会环境。广泛宣传吉安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抓好引才用才“20条”等政策的落实,引进一批类似宜兴紫砂高级研修班、浙江龙泉青瓷大师等特色小镇急需人才,并建立市县乡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评选表彰优秀典型,浓厚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优化人才创业环境。着力为人才创业提供“保姆式”服务,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建设创业孵化平台,完善企业帮扶机制,积极培育创客文化,扫除特色小镇人才创业创新障碍,让吉安成为人才干事创业的“心安之城”。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围绕实现“人才+产业+特色小镇”,开通“人才服务直通车”,为引进特色小镇人才提供落户、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签证办理等“绿色通道”,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人才扎根我市。
(四)强化保障,激活建设特色小镇的根本点
1.着力破解融资瓶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牢固树立“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理念,政府集中精力、持之以恒,做好规划引导、配套服务和政策扶持等工作,为撬动民间资本铺路搭桥,真正实现让民资愿投、敢投、乐投。积极向上争资争项。支持在井冈山成立井冈山银行、井冈山保险公司,发展总部经济,做大财政总量,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拔千斤”的杠杆作用。设立全市特色小镇建设奖励基金,择优予以奖励,整合财政项目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市级层面融资平台发起设立特色小镇建设引导基金,降低各地融资成本,解决特色小镇培育资金不足的问题。做好企业主体文章。特色小镇就是一个很好的投融资平台,建议由市发改委牵头,建立全市特色小镇PPP项目建设库,并广泛宣传推介,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的融资、市场推广、技术孵化、供应链整合等服务,使特色小镇成为新型众创平台。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探索创新融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个人尤其是当地居民,以股权众筹、产业基金等方式参与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2.切实加强宣传推介。建议做到“三个一批”:包装一批特色小镇文化精品。由宣传、文化等部门负责指导各地找准亮点、挖掘特色,制作一批精美的宣传片、微电影、微场景、动态文本,编印一批宣传册、刊物,撰写一批高质量的特色小镇文章,丰富宣传内容,提升宣传品质。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创意平台。由文化、发改等部门和有关县(市、区)牵头,结合各地特色小镇实际,举办一批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活动,如中国农民画艺术节(万安县)、中国陶瓷现场制作大赛(吉安县)、全省特色小镇建设论坛(井冈山市)、走进吉安特色小镇摄影大赛(安福县羊狮慕),及征文大赛、特色小镇LOGO征集大赛等,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吉安特色小镇建设之美。创新一批特色小镇宣传载体。充分发挥新媒体使用方便、传播迅速、受众广泛的特点,有效整合市内电视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手机报、QQ群等资源,宣传我市特色小镇建设的成效亮点。适时邀请中央、省级媒体前来采风,深入挖掘,集中报道,为我市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名气、集聚人气。
3.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完善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市特色小镇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委员,组织吉安在外博士组成“智囊团”,组建“博士群”,积极参与和建言全市特色小镇建设。优化制度体系。坚持质量导向,设计宽进严定、激励先进、倒逼后进、淘汰落后的特色小镇建设制度体系,实施“建成制”“期权激励制”“追惩制”,避免“给个帽子睡大觉”的不良现象。完善督查考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对特色小镇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并将督查结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充分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把特色小镇建设列入每年流动现场会必看内容,作为市政府对各县(市、区)以及市直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的加分项目,并设立年度考评单项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