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怎样写好社情民意信息
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人民政协通过了解广大民众的真实意愿、想法、希望、意见等。反映出其他渠道不易掌握的社会情况,听到平时不易反映出来的呼声和要求,获取难以得到的建议和批评,从而实现参政议政的职能。由于具有联系面广、包容性强、涵盖面宽等优势,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广大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联系各自界别的群众,代表各自界别群众的利益,反映各自界别群众的要求,基本囊括了社会各阶层群众。社情民意反映的内容,涵盖了国家的内政外交,上至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的意见建议,下到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意见建议。可以说,它包括了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有利于党委和政府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及时了解群众的意愿,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及时化解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社情民意信息是人民政协及其人民政协组织通过信息这种普遍联系的形式,作为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载体。主要实现方式是人民政协及其组织的各参加单位、人民政协的各专门委员会和政协委员,将社会各界人士对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意见、建议结合自己的调研和思考,通过社情民意信息这个载体传递给各级党政领导,提出自己参政议政的建议,协助各级党政更好地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但是,社情民意信息不同于“市长信箱”、“市民热线电话”等之类的普通群众诉求,它具有“内参”性质,是在倾听群众呼声、亲自摸底调查后进行思考整理后的成果,所以,人民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有句口头禅:一般不反映问题,也不反映一般的问题。由此可见,如何撰写好一篇高质量、具有参考意义的社情民意信息,还是需要作者颇费思量的。
笔者认为,要撰写一篇优秀的社情民意信息,关键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敏锐的眼光。简而言之,就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副“善于倾听的耳朵”。社会生活是不断动态发展的,情况纷繁芜杂,那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萌芽性的问题,没有敏锐的眼光,很有可能就会被忽视,等到群众的负面舆论发展壮大、达到积重难返的程度,就已经失去了反映社情民意提前预警的意义了。
第二,要进行脚踏实地的核实和调研。有了敏锐的眼光,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就需要脚踏实地的去核实,而不是道听途说,将听到或看到的问题不负责任的直接笼统进行反映。我们看到问题之后,就要追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它的根源在哪里?是政策(或法律法规)漏洞,还是实施不到位?这些问题的危害是什么?然后带着这些思考,亲自去实地调研,逐项核实,不明白的还可以向专家求教,以求获得具有参考意义的专业的第一手资料。其间还必须注意时效性,必须快速、准确地掌握实际情况,向有关方面反映,以缩短问题“病变”的时间,及时进行解决。
第三,要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和整理。在获取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以后,我们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针对问题的根源性原因,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和整理,并结合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向党政机关或相关部门提出建议的时候,要根据解决这个问题的领导层次,是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还是需要国家部委领导关注,或者就是本省、本市的问题来进行整理,提出建议时也需要站在与解决问题领导对话的层次来提,这样起点就高,也更有针对性。并且,提出的建议必须具有专业性、前瞻性、典型性及可操作性,要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如果没有自己较为内行,甚至相当专业的观点,而是人云亦云那些空话、套话、大话、议论,就没有必要反映。
第四,要有言简意赅的表达能力。党政领导的时间非常宝贵,要处理的党务、政务十分繁重,长篇累牍的信息,不但占用领导的宝贵时间,还会使领导在阅读中产生疲劳感,从而忽视了信息所反映的重点内容,因此,具有言简意赅的表达能力也是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中尤为重要的必要技能。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政协机关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最有特色的工作之一。长期以来,小信息可以反映大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也就是说,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首先要“短小”,其次要“精干”,要少而精,要有“干货”,而不是洋洋洒洒的几千字,大话、空话的堆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