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市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组织部分委员、专家深入到永丰、遂川等县,开展关于加快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的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油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油茶是全球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茶油是从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植物油脂,营养成分丰富,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其健康标准高于橄榄油、大豆油等油种,被联合国粮油组织列为最符合人体健康标准的食用油。目前,茶油作为健康型高级油,消费需求以每年20%-30%的速度急增,开发前景广阔。

    吉安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宜油茶种植,既处在世界油茶的核心区北纬27度左右,又是江西省油茶中心产区之一,山区农民历来有种植油茶的传统习惯,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油茶资源优势突显。截止2018年,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达到258.5万亩(其中高产油茶林面积60多万亩),居全省第2位;茶油产量约2.32万吨,产业产值达到74.84亿元,居全省第3位。全市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的有遂川、永丰、泰和、万安、永新、安福、峡江、井冈山等8个县(市)。全市现有永丰绿海油脂、遂川新大地、峡江赣花油脂、泰和皇脂茶油等19家规模较大的油茶加工企业(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8个),400多个茶油加工点,专业合作社260家,千亩以上的高产示范基地16个,油茶科研机构2个。永丰绿海油脂评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全国油茶行业中华老字号。遂川县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油茶之乡”,2018年“遂川茶油”成功申请注册为地理标志产品商标。

    二、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低产林面积占比大,高产优质基地较少。据了解,全市低产油茶林近137万亩,超过油茶林总面积一半以上。有些县油茶林85%以上为低产林,油产量普遍较低,平均2-5公斤/亩。新造基地因种植、管理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存在产量低、效益低,丰产面积小、优质基地少的情况。

    2.油茶品种良莠不齐,栽培管理技术人才紧缺。自2000年以来强调异株授粉,国家、省级审认定的优良品种和农家品种等多品种混种致使一些非良种苗木也被推广种植,以致丰产性、稳产性差别大。另外,传统“人种天养”的栽培理念、管理技术人才的缺乏,尤其是缺乏整形修剪人才,严重影响油茶产量和品质。

    3.产业扶持力度还需增加,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油茶具有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一般来说,油茶从种植到进入丰产期,大概需要投入3500-6000元/亩,而目前只有造林项目补助且标准不一,普遍为新造林400-500元/亩,低改林100元/亩,资金扶持标准严重偏低成为制约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的重大因素。另外,地方茶果采摘秩序混乱,林权流转证办理手续没有简化,油茶贷等融资通道落地难,茶油市场较为混乱等因素较大地影响了油茶产业发展。

    4.油茶产业链带动乏力,全方位科技支撑较弱。我市油茶产能一直不温不火,主要原因还是全产业链的科研力量不足,缺少全产业链延伸的科技支撑,油茶及副产品深度利用不够,基本上加工为毛油,精炼油在市场上走量,产品附加值提升不够,市场竞争力不足。油茶种植还是以人力为主的传统方式,采摘、烘干、分壳、开沟、施肥等果园管理方面的机械化进展缓慢。品牌作用发挥不够,龙头企业带动乏力。如绿海油脂的金字招牌却未能转化为较高的经济效益,全市没有一家上市的油茶产业公司,无法形成规模辐射效应。

    三、加快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国务院将油茶产业定位为保障国家油料战略安全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列入国家精准扶贫的主要树种。全国油茶产业正蓬勃发展,湖南衡阳提出了把油茶作为国油打造和“世界油茶看中国,中国油茶看衡阳”的口号,广西提出了双千工程(种植千万亩,产值千万亿),我省将油茶列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九大产业之一。为此建议,抢抓历史发展机遇,切实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我市油茶产业做大做强。

    1.提高油茶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一是持续高位推进加快发展。坚持把油茶列为全市富民主导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支柱产业的政治高度,高标准编制全市油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五年目标计划,研究出台加快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立高规格领导小组,配齐配强专门机构和力量,完善考核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全方位、强举措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发展。二是完善扶持政策。建议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借鉴外地先进做法,切实提高油茶种植补助标准,研究出台涉农资金“打捆”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实施办法,设立市县两级油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强关于林地流转、融资贷款、科技支撑、品牌战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贴息扶持力度,推动惠农油茶贷项目全面落地,促进重点示范基地和规模加工企业快速发展。三是加强技术人才培训。整合培训资源,改善培训方式,着力培养油茶工程技术人才和企业人才,逐步扩大到林农个体、大户等基层一线人员,让经营主体掌握栽培实用技术,促进油茶产业全面提质增效。

    2.激发油茶产业发展资源优势。油茶资源优势是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基础。一是抓好油茶良种培育。良种壮苗对油茶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建议在全市对现有采穗园进行重新认定,撤销不合格油茶采穗园和育苗点的资质,查处假苗劣苗育苗行为,大力推进规范良种育苗基地建设,确保高产油茶优良品种全覆盖,从根本上提高油茶的产量、质量和效益。二是推进高产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我市低丘缓坡林地资源,积极探索油茶与现有茶叶、中药材种植基地叠加套种形式,坚持“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生态营造模式,加快推进高产油茶林基地建设,进行标准化生产,快速扩大油茶产业资源优势。三是全面加快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鉴于低产林占比过大,将加快低产林改造升级,提高产量及品质作为油茶产业发展的重心之一。重点分析低产林的原因,进行精准施策,分别进行抚育、换优和更新改造,促进低产油茶林的质量全面提升。

    3.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创新。一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创新林地流转机制,各种市场主体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基地建设;创新经营机制,形成以“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并存的经营模式,使企业和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也可借鉴贵州油茶产业发展模式:由政府整合扶贫资金及涉农资金成立平台投资公司,出资低改或新造分散山地油茶林,有收成后交由管理公司或大户管理,最后按平台投资公司、管理公司、林农、集体(村)按3;3;3;1比例分成的开发模式,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资金、生产、加工、市场的有机结合,全面激发油茶产业发展动力。二是拓宽多元投入渠道。建议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创新举措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资本支持油茶产业发展,采取“政府贴息、农担增信、农行贷款”的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惠农担、油茶贷”等金融惠农项目,做大油茶产业发展资金规模。整合油茶资源与企业组建股份合作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借助其资金、技术、品牌和市场优势,助力打造我市油茶全产业链;通过鼓励林农以林地入股分红、扩大金融“油茶贷”等形式,引导林农、合作社积极投入油茶种植低改新扩。三是提升产业科技创新。建议加大油茶科研方面的投入,加强地方、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整合相关资源,依托省内外科研中心,组建如油茶科研实验室等一流的油茶科技平台和团队,在良种选育、规范化栽培、机械化设备和茶油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和深度加工及油茶综合利用等技术方面开展攻关。支持企业严格标准化生产,以质量赢市场,以市场带动全产业发展,真正把全市油茶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4.提升油茶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提高油茶利用水平,是将油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关键。一是完善监管机制。积极与国家或省级有关部门合作设立油茶行业质量检测中心,建立健全茶油行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快速提升检测水平,不断提升我市油茶行业影响力。制定完善从油茶良种苗木、种植抚育、采摘秩序到茶油产品质量监测、茶油产品市场管理等一系列法规或制度,规范油茶产品市场管理,避免“劣币驱良币”的现象。二是加强品牌建设。建议以绿海油脂、皇脂茶油等茶油品牌为基础,整合全域品牌优势资源,构建协调机制,进行品牌建设、发展及保护的顶层设计,并在全国进行宣传、推广,做优做强做响本土品牌,推进我市茶油产业品质和实力稳步提升。借鉴全国多地的做法,兴建油茶百年老树园、油茶博览园、茶油展示与体验馆等形式,通过深入挖掘茶油文化,进一步丰富茶油品牌内涵,增强我市茶油产业、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积极招大引强。突破低端产品思路,重点引进扶持一批具有品牌和加工技术优势的大型油茶加工企业和上市公司(如湖南大三湘公司),突出高端化、多样化,大力延伸油茶产业链,开展油茶产品精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扩大品牌效应和规模辐射带动效应,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能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