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清水出吉安

“吉安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为100%,水质综合指数分别为2.8213、2.9402,均列全省第一。”近日,省生态环境厅通报了全省2022年水质排行情况。

2022年,吉安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聚力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深入打好碧水提升攻坚战,重塑“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自然风光,提升人民群众对优美水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

溯源排查风险隐患

遂川江系赣江一级支流,总磷超标一直是当地治水护水的老大难问题。

去年11月5日以来,遂川江白沂水质监测断面总磷浓度再次出现偏高现象,较上月同期增长20%。

为了找出引起总磷超标的原因,彻底解决问题,吉安市引进第三方专业团体,研发水环境管理信息化平台,配备浮标监测站、无人监测船等先进设备,对问题断面水质开展溯源排查,全面掌握污染成因,建立断面污染源清单和治水“脉络图”,精准化治理水污染。

“我们采用‘无人机巡航+无人船走航+人工巡查’方式,分别在白沂断面上游1公里、4公里、6.5公里、14公里、23公里处设置手工监测点位,对河流水质进行溯源监测,全面掌握了污染成因。”吉安市水污染防治驻点专家团队工程师邹龙介绍。

“我们运用溯源排查成果,对症下药,很快解决了总磷超标问题,确保了水质达标。事实证明,专业治水高效准确,是不可或缺的手段。”遂川县生态环境局局长李华平说。

去年,吉安市对遂川江、沂江、乌江开展溯源排查,发现问题14个,“一河一策”制定整改方案,推动上溯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以上。

专项整治短板弱项

生猪养殖场全面拆除,取水口周边裸露地复绿,取水口水质在线监测设备联网……历时已久的吉安市中心城区应急水源螺滩水库二级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终于在今年初圆满解决。

“去年,我们通过挂牌督办、市县联动、密集调度、严格销号,推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环境问题‘清零’。”吉安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连文洁告诉笔者。

针对水污染防治短板弱项,去年,吉安市开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饮用水安全保障提升、赣江干流及支流排污口整治、开发区污水收集处理提升三大专项行动,因地制宜、因水施策,全力推进水污染问题整改。

吉安市结合赣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按照“三单一图一方案”要求,对国考省考断面、敏感保护区5公里范围内的入河排污口进行排查、监测、溯源,上溯排污口101个,列入规范整治清单排污口94个、清理合并清单排污口4个、依法取缔3个。

同时,吉安市深入推进开发区污水收集处理提升专项行动,“地毯式”排查全市15家省级以上开发区,累计排查管网555.09公里,排查率达80%以上,并对存在的风险隐患,“一点一策”“一企一策”狠抓整改。

井冈山经开区制定雨污管网排查整治及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方案,计划投资10亿元,新建1座日处理6万吨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对110公里雨污管网清淤修复。2022年,完成投资7900万元,非开挖式修复拓展君山、火炬大道污水管道,目前污水排放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工程护水长治久清

2022年,经提升改造后的吉水城镇污水处理厂重新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规模2万吨。

“以前,进水生物需氧量(BOD)浓度、化学需氧量(COD)浓度过低。今年以来,进水COD、BOD分别为109.621毫克/升、56.668毫克/升,较上年分别提高44.2%、82.8%;出水COD、BOD分别为7.554毫克/升、3.477毫克/升,实现全年达标排放。”吉水县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股负责人介绍。

吉水县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工程,改造县城主城区22条道路38.4公里雨污分流管网,整治污水管网缺陷1792处、雨水管网缺陷2200余处,安装3套污水提升泵站、4台一体化处理机,提升管网收集和污水处理能力。

从不达标到全年达标,吉水城镇污水处理厂实现涅槃重生,正是吉安市加快生态工程建设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

2022年,吉安市统筹整合省级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中央水污染防治等资金35611万元,实施12个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提升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污染防治监管能力,改善全市水生态环境,实现长治久清。

截至2022年底,吉安市37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赣江干流13个断面持续稳定在Ⅱ类以上,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均居全省第一。